现代哲学

期刊导读

世界文学论文_中西比较视域下弗朗索瓦·朱利安

来源:现代哲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四、关键词界定

    (一)中西比较

    (二)逻各斯

    (三)文艺思想

五、中西比较下的朱利安文艺思想

第一章 语言论反思——以语言本体论批判语言工具论

第一节 “圣人语言”的自足性

    一、“顺势而变”的要求

    二、激励与指示

第二节 可言与不可言

    一、间接表述的策略

    二、如何指明难以言说之意

第三节 文字的地位与言说的意义

    一、有意味的形式

    二、自然流露

第二章 灵性化身体——以身体哲学批判意识哲学

第一节 开显的身体与形式观念

    一、裸体的意义:揭示的价值

    二、裸体的意义:存在的价值

第二节 体验的身体与领悟余韵

    一、重视体验的中国美学

    二、放弃形式的“中国式领悟”

    三、“淡”与余韵

第三章 他者的显现——以“圣人无意”批判主体性

第一节 圣人思想中“无我”之境

    一、“圣人无意”的释义

    二、主体的缺位——中心意识的黯淡

第二节 “去本体”

    一、智慧的非客体性

    二、非此非彼——“中”的智慧

    三、“之间”

第四章 朱利安的中西比较方法

第一节 “绕道中国”迂回的思想路径

    一、作为思想路径的中国

    二、作为异域资源的中国

第二节 他者的意义

    一、“异质性”考察给中国的启示

    二、全球化与中西文化交往对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章摘要:弗朗索瓦·朱利安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及汉学家,他在古希腊和古中国,即希腊和先秦思想中稽古振今,指陈得失,探究使二者文化走向不同轨道的深层原因。朱利安将中国哲学当作一面镜子、一位他者,希望从中找到治疗西方理性主义思维所带来现代性病症的良药。所以这里的“中国”或“中国哲学”是朱利安服务西方的“工具”,换而言之是他“想象的中国”,也许与我们真实传统的理解有偏差,但因他研究的终极目的是从中华文明的成果中撷取西方“未思”之精华,为西方哲学研究注入新的蕴含,所以从这一层面上看,朱利安的研究对于中西学界反思自身传统及探求今日哲学研究路数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是对朱利安研究的再研究。之所以会选择语言、身体、他者三个主题对朱利安的文艺思想进行划分归类,是参考了杨大春在《语言·身体·他者——当代法国哲学的三大主题》这本书,书中认为语言、身体、他者这三大主题恰好“合谋”瓦解了西方早期现代以内在性为指向的意识哲学、主体性形而上学,而弗朗索瓦·朱利安“迂回”中国,目的也正是瓦解西方的理性传统,因此在这里借用杨大春的思路。论文的正文内容分四章来呈现:第一章是朱利安对语言论的反思,着重解决朱利安是如何利用中国语言“本体论”的特点批判西方“语言工具论”的。在他看来,中国语言具有自足性的特点和间接表述的习惯。朱利安正是借用此点,尝试解决西方现代哲学中存在的语言问题。第二章讨论的是:在朱利安看来,中西在“身体”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本章主要解决的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为什么没有“裸体”这一概念的出现,而西方在文艺中一直有“裸体”存在的历史,究其原因,西方因重视形式与存在的价值;而中国更重视体验与领悟的过程。第三章主要讨论朱利安如何利用“他者”这一概念来批判西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问题。朱利安提出在圣人思想中“无意”的这一概念,实际上就是“无我”的意思,主体的缺位,使得中心意识黯淡。同时,中国的圣人思想也具有“非客体性”的特点。这两点共同揭示出中国思想在主体与客体关系中的模糊概念。第四章主要是探讨朱利安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通过对朱利安“迂回”的思想路径的探讨,揭示其思想的建构,还有这对中国及在中西文化交往中带来的意义。结语部分则是梳理并评议朱利安文艺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存在的局限。西方进入后现代后,形而上学正在慢慢自我走向消解,为中西交流提供了平等对话的可能性。在此环境下,朱利安主动从外部寻找帮助的做法,无疑向我们展现了中西比较诗学的新前景,但他个人的思想始终没有逃出现代性的框架。

上一篇:哲学论文_海德格尔的此在现象学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