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philosophia——philos意为“爱”,sophia意为“智慧”,合起来就是“爱智慧”。
自古希腊以来,出于对智慧的追求与热爱,许多思想家为世界的本原、人类的命运、道德的标准而冥思苦想,产生了绵延千年的哲学史。
新书《50堂经典哲学思维课》中,重述了这条思想的长河中的50个片段,并与当代生活勾连,让思想走入现实。
看似高蹈的哲学思维,往往让人望而却步,真的能在生活中发挥用处吗?
哲学教育是必选项
“哲学”二字,在今天的时代听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像是被束之高阁的学问。然而,在被称为“思想大国”的法国,无论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哲学都是逃不掉的必修项。
每年六月,在中国高考后不久,法国高中会考也如期而至。法国“高考”的作文题,和国内高考作文题迥异,充满了哲思,有时甚至显得过于艰涩,引发中国媒体的声声惊呼:“天书”“看不懂”“怀疑人生”……
但对那些还不到二十岁的法国少年来说,这是习以为常的教育。
思辨的深度与广度,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技能。就连波伏娃、德勒兹这样的知名思想家,都曾在法国的高中任教过。
强调哲学教育,培养思辨习惯,能让每个学生在毕业之时,都有信心面对社会中大大小小的矛盾与问题,这才是所谓的“长大成人”。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便会发现,那些考题看似深奥,但其实都是社会上真实存在的痼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恰恰极具实用性,对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裨益。
千年历史中的思想撷英
西方的第一位哲人,公认是苏格拉底,他被誉为“思想助产士”,在古希腊城邦中对人发起诘问,引导人们重新思考:自己信奉的那些观念,是否真的站得住脚?
古希腊之后,古罗马帝国兴起。“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身居皇位之余,还写作了《沉思录》,在思想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兴起,随后便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黑暗的中世纪”。
即便是黑暗之中,也有思想闪光。
中世纪的教会之中诞生了“经院哲学”,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都是其间代表。
而中世纪末期,法国思想家笛卡尔又以一句“我思故我在”,开启了近代哲学。
近代以后,德国开启了古典哲学的传统(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英国则有实证主义哲学(休谟、贝克莱、洛克),法国也产生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笛卡尔、帕斯卡)……
到了现代,更是百家争鸣,难以笼统概括。
用经典名著回应生活问题
爱智慧的人,从古到今都不缺席。
学习哲学,就是与这些聪明的头脑对话的契机,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50堂经典哲学思维课》里,上面这些智慧的灵魂将和他们的代表作一起,轮番登场,解答那些我们可能经常感到困惑的话题。
虽说是解答,但也只是“参考答案”。
学习哲学,不是为了获得一个唯一的、死板的真理,而是学会思维的方式,让我们勇于做出决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如何直面人生。
书中设有5大思维板块,50部哲学经典,160条细分知识点,235份延伸阅读——涵盖古今哲学经典,让读者从入门走向进阶,从进阶走向原著。
虽然500多页的体量看似十分庞大,但每个单篇的阅读时长平均仅需10分钟,便于我们快速获取智慧。
50幅手绘肖像,再加上“秃头指数”,让阅读的过程趣味横生,抽象的哲学也能变得生动。
按作者郁喆隽自己的话来说:
在普及课程和阅读原著之间,隔着很多道鸿沟。本书其实就想成为一把梯子,助你拾级而上,得意忘言,踏入哲学思辨的正殿。
用亲民的语调,解答日常之惑
最后,阿信想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郁喆隽。
在复旦教书多年的郁喆隽,决定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向大众讲授哲学。
在哲学教育不发达的现状下,更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当前甚嚣尘上的“文科无用论”,用更亲民的方式,为公众启蒙祛魅。
在复旦大学校内,他已经是校级名师,被誉为“哲学小王子”。三年前,他走出校园,在开设了“郁喆隽的复旦哲学课”,至今播放量近600万,听众反响热切:
面对我们现如今的这个技术统治的世界,哲学或许是全然没有实际功用的;但另一方面,站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技术爆发前夜,我觉得哲学却又具有着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相比由那些传统的业界大咖泰斗来讲述,我相信郁老师这样优秀的新时代学者应该更能把握其间的脉络。试听之后,果然非同凡响,真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