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性动物,从众是他的本性,所以,不管是哪个领域,都会有从众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这叫时尚,叫流行,叫跟风,在学术领域,这叫主义,叫思潮。
——坤鹏论
一、时代造就英雄,而非英雄造就时代
在《寻找“语境中的思想”》中,坤鹏论介绍了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
其中心思想是,集中探讨思想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意识形态等。
正如斯金纳所说:“我试图写一部以意识形态史而不是以经典著作为中心的历史,我的宗旨在于构想出一个可以包括那时比较杰出的理论家的总的框架。”
他的基本观念其实是:时代造就英雄,而非英雄造就时代。
时代的意识形态就像大的思想框架,框定、影响着当时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观念恰恰就是思想框架之中的一个个具体体现。
因此,不同时代的思想看上去多种多样,又是这个派又是那个别的,但它们的内在往往万变不离其宗,被时代的意识形态决定。
坤鹏论认为,这从人本身出发也能解释得通。
人是社会性动物,从众是他的本性,所以,不管是哪个领域,都会有从众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这叫时尚,叫流行,叫跟风,在学术领域,这叫主义,叫思潮。
想想看,若非如此,西方哲学史哪里来的三个阶段、两大转向呢?
接下来,坤鹏论以雅典为例,试着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宏观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在它那里古希腊哲学达到了鼎盛?
二、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
如果我们将视角放置到俯瞰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就会发现,在大约公元前550年左右,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在几乎是相互隔绝的不同的文明区域中,人类精神文明同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一些伟大的人物似乎在同一时间里苏醒过来:
老子:约公元前609年~前517年;
孔子:约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大雄:约公元前599年~前527年,印度耆那教创始人;
释迦摩尼:约公元前565年~前485年,佛教创始人;
前苏格拉底的古希腊哲学家:约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在希腊几乎可以说是突然间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他们成为希腊哲学(尤其是科学)的奠基人;
耶利米:约公元前600年在耶路撒冷,古犹太教先知;
以西结:约公元前580年在巴比伦,古犹太教先知。
面对这样空前绝后的不可思议,尽管坚信科学的我们总是不愿意承认它纯属“巧合”。
但是,对于这种同时发生的现象,我们迄今也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也许它将是一个永恒的秘密。
德国生存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其《历史的起源及其目的》一书中,将这个时期称为“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
三、负起支持西方历史的责任的希波战争
正如前面所说,在那个时代,上天特别眷顾希腊,希腊各地能人辈出,不仅仅只是思想家。
而同时代的波斯,则是西亚一个奴隶制国家,它通过征服而发展成为大帝国。
到了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公元前522~公元前486年),波斯已成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公元前546年,征服已成习惯的波斯帝国在消灭了吕底亚后,乘机进攻位于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
它首先攻占经济发达的爱奥尼亚地区的各个希腊城邦,并于公元前494年完全征服了该地区。
在这一时期中,爱奥尼亚的许多优秀人物纷纷逃到了希腊的其他城邦。
而随同他们一起分散传播到希腊各地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此前一直局限在爱奥尼亚的文明。
在占领爱奥尼亚后,波斯帝国继续出兵希腊。
历史著名的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之间的希波战争全面爆发了。
希波战争从公元前499年一直打到了公元前449年,大大小小战争前后持续了半个世纪。
最终,战争以希腊联军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