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很年轻的学科。大约在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灵魂论》一书中对心理学做了系统的阐述;我国古代也有一些著名的学者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了杰出的论述。心理学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的心理学要求从心理现象的描绘过渡到心理现象的说明,并揭示它的规律,人的心理现象是极为复杂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心理学对于学生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自觉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哲学基本问题是息息相关的。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学生学好自然辩证法、现代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和美学等学科,而且还会为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时候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对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语言学、艺术以及体育都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除却以上,心理学还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有些心理因素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原因,也有些心理因素是治病防病的根本。由此可见,心理学对各个实践领域的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也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实践领域日益宽广。所以,心理学这一学科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如何正确的有效的学习心理学这一学科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不只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未来做准备,但是当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可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的学生在学习心理学这一学科时,心理学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动力。心理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使学习的动机成为推动学习行为的动力。
关于心理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总结为以下内容。
(一)心理学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所以,心理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授一门新课之前,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学习的任务、学习的目标以及学习的要求。我认为学习目标越具体明确,越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心理学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我认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启发学生思维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最重要的手段。心理教师不难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单调地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内容,或者是让学生解决难度非常大的问题,这些都会使学生降低学习的兴趣和丧失学习的信心。我想有效的教学应形成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太理解或者是不完全理解,由此学生就会产生疑惑的心理状态,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
(三)心理学教师要学会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心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每一次的作业、测试或者是考试之后,都应该让学生及时地知道学习的结果。这样有助于激起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比如说: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非常满意,就会为自己达成学习目标而自豪,这就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就能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奋发向前;如果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是很满意,学生就会进行反思,然后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更加努力地去突破自己。很多的实验研究也表明,学生知道学习结果与不知道学习结果相比,前者在学习上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每日的及时反馈与每周的延缓反馈相比,前者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更加。这种现象是因为良好的学习成绩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能增强“自我激励”,并为下次考得更好做出更多的努力。反之,学生就会为了避免今后的失败而付出更多的努力,能激起学生奋发学习的上进心。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四)心理学教师要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手段。竞赛的方式也是有很多种的,不同的竞赛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激励作用。心理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心理学知识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辩论,可以分组辩论,也可以以个人为主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心理学教师要加以引导,在辩论结束后,心理教师要加以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操行评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但要注意的是,心理教师组织竞赛活动控制好次数,要做到适当,次数不宜过于频繁,还要注意形式,避免竞争性过强。心理教师只有把持好度,才能更好地发挥竞赛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动力。